这个问题的误导地方其实很多的,虽然现在的中国人将日军在二战以及在抗战中的社团分为甲乙丙丁的社团,就比如说某支中国军队的亲历者会回忆说,当他经历抗战时候,会与日军哪类师团作战?就比如说甲级师团战斗和或者是乙级师团较量。
实际上,在日军的内部并没有很明确的分出甲乙丙丁的说法。
如果就按照中国人在战后的观点,早期侵华日军中的一些社团就有甲乙的区分。
例如说日军的第六师团,这个师团不仅是番号靠前,而且资格老,所以,第六师团是甲级师团。这个师团的主要作战人员由新兵组成,大多会直接18到20多岁的青年人。而另外一些油原来第六师团老兵,也就是退伍军人这一类组成的106师团。会被冠以为乙级师团的说法。因为这类师团的单兵战斗力不算很强,却在武器上和甲级师团持平。甲级师团所拥有的各种重型武器乙级师团也会拥有。
进入太平战争之后,中国人也因此按照这种办法来区分在中国战场的各种日军师团。
其实这个用于区分师团的办法完全是有误的。
就整个日本陆军来说,日本陆军内部也没有完全的区分各个师团之间的优劣。
所谓的甲级师团,乙级师团。日军在区分这类师团的时候,并没有用上这样的称呼,完整的说法应该是甲种编成师团和乙种编成师团。用于区分当时的常设师团和特设师团,这个常设师团就是所谓的日本开战前的17个师团,特设社团指的就是开战时候编号在百号以内的师团,例如101,106师团。
从上述的名字上来看,是可以将侵华日军中的一些师团,分成所谓的甲种师团和乙种师团。
但如果看战争中的过程的话,又不能区分日军中各个师团的性质了。
特设师团,也就是乙级师团。这类师团在抗战中,因为作战不力。日军将其调回国内解散。然而,这不代表这类师团的命运就此结束了。一些师团在回到日本后,虽然在番号上撤编,师团原来的士兵加入后来的日军新建师团。就比如106师团的一些官兵,重组为后来的日军第56师团。114师团的是官兵,后来重组为日军的第51师团。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总体战、消耗战,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转变为更强的战斗力便是各国争相努力的目标,这种情况下不可避免的要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突出重点,从而在决战方向上尽可能的集中优势。例如二战德军也分为好几类,一线的野战师、二线的守备师和保护后方交通的警卫师等。军事力量以陆军为主的德国都尚且如此,对于本就对陆军投入较少的日本来说,就更得精打细算了,针对不同的作战任务组建专门的作战师团也就顺理成章了。
日军甲种师团(常设师团)战斗力最强,拥有4个步兵联队、工兵联队、骑兵联队、炮兵联队、淄重联队各1个,总共8个联队,总兵力2.8万人,而且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拥有强大的攻防能力,这种师团常常作为突击兵团投入战场,担负最艰苦的进攻任务。
日军乙种师团(特设师团)是以甲种师团的后备役兵员扩编而成,基本按照甲种师团的标准进行组建的,只是将骑兵联队缩减为骑兵大队,这样就成为7个联队,总兵力2.44万人。虽然少了一个骑兵联队,但是战斗力并不会降低太多,一个骑兵也就几百支步枪几挺轻机枪,连重机枪都没有,并不会对师团的整体火力带来明显的影响,而且骑兵联队多做侦查和追击使用,多不参与正面作战,所以乙种师团同样可以和甲种师团一样作为野战兵团使用,具备很强的进攻能力。
至于丙种师团嘛,只有3个步兵联队,工兵、炮兵联队各1个,没有了骑兵和淄重部队,很明显这种师团并不具备野战能力,当然日军组建的初衷也不是像前两种师团那样执行野战任务,而是执行防御任务。1939年随着中日之间大规模战事的结束,日本对中国开始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主”的策略,于此同时日本和北方的苏联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原部署在中国战场的甲种、乙种师团大量调往伪满洲国,为了接替中国战场的防务才组建了丙种师团。
丁种师团的实力最弱,只辖有2到3个步兵联队,其他技术兵种只有中队的规模,这种缺乏工兵和炮兵以及运输部队的师团几乎没有野战能力,连基本的防御作战也非常吃力,而组建它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进行高强度的野战,而是执行反游击战以及大后方的防御等任务,也就是所谓的治安战,他们面对是没有重武器而又灵活机动的游击队,所以并不需要太强大的火力,作战范围也不大,所以丁种师团的装备以轻武器为主,对资源占用也最少。
日本军队的编制很有意思,从上到下分成了师团、旅团、联队、大队、中队等等。其中,师团是日本军队最常用的军事编制单位,关于师团的定位,这是一个非常难划分的问题。在抗战爆发之前,日本军队总计拥有17个师团,这些师团属于常备军。武器装备比较好,而且官兵也都接受了完整的军事训练。按照日本军队的标准,一个师团下辖了8个不同兵种的联队,一个师团的总兵力在27000人到30000人之间。
从师团的编制来看,明显超越了其他国家的整编师,与其他国家的整编军非常接近。所以说,日本军队的一个师团类似于其他国家的军,兵力略微少一点。但是这样的部队只有17个,在抗战爆发以后,随着局势的变化,日本军队占领了大片的地区。但是依靠数量有限的部队,已经无法满足战争的需要。因此,日本军队集中了预备役和后备役官兵,组成了新的师团。这些师团也经历了军事训练,但战斗力不如常备师团,因此被称为乙级师团,而常备师团被称为甲级师团。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大部分甲级师团需要调往东南亚地区,在东亚战场上的兵力出现了不足的局面。日本把国内的第一补充兵和第二补充兵集结起来,组成了战斗力更差一些的师团。这些师团就是丙级师团,战斗力明显不如甲级和乙级师团。由于大部分甲级师团都被调往了东南亚地区,在东亚战场上,出现了以甲级师团为战略机动、乙级师团为作战主力、丙级师团负责协助的新局面。
到了抗战的后期,由于敌后战场的作用,越来越大,日本军队的兵力已经逐步枯竭。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军队把国内半大的孩子们也编入了部队,这就是丁级师团。丁级师团是在旅团的基础上扩大而来的,丁级师团基本上都有新兵,而是未成年的新兵很多。在电视剧《亮剑》中,听说日本军队中含有大量的孩子之后,楚云飞说:“日本人开始走下坡路了,这次战争快见分晓了。”因此,丁级师团的战斗力最差,一般只能承担警戒战备等任务。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日军的历史决定的。
日本是个岛国,原则上只要有强大的海军保卫就足够了,陆军属于次要的。
所以,日军基本上只在战争时期扩充大量部队,和平时期就保持必要的部队,数量不多。
抗战爆发前,日军只有17个常设师团常备军。番号依次为近卫、1至20(之前大正裁军时裁掉了13、15、17、18师团四个师团,为此日军狂热派政府高级官员进行了多次暗杀)。
这就是日军的甲种师团,战斗力最强,装备最好,规模也非常庞大。
甲种师团最初为为四单位制,每个师团下辖二个旅团。旅团下辖两个步兵联队。
每个旅团一般是1万人,师团还有配属部队,总兵力高达2万8000人。
而实际作战时,师团还有额外增添的部队,比如重炮部队、工兵部队、骑兵部队、坦克部队等等,总兵力可以达到3万多的规模,相当可怕。
实际上,战争初期日军甲种师团,相当于国军一个集团军编制。